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樂器教程  > 二胡教程 > 楊光熊二胡演奏藝術中的三個到位

楊光熊二胡演奏藝術中的三個到位

  • 人氣:862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19-03-10 03:04:01

  中國民族器樂演奏藝術淵源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造就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器樂文化。二胡是我國民族樂器寶庫中量具有代表性、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樂器之一,它從最早的雛型奚琴發(fā)展至今已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器樂文化史中無論是作為獨奏樂器,還是在現(xiàn)代民族管弦樂隊中作為常規(guī)樂器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胡演奏藝術在發(fā)展?;仡櫄v史,展望未來,越來越多的從事二胡演奏藝術的工作者深深認識到:必須強調二胡演奏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必須用高品位,高審美意識的尺子來衡量演奏、評估作品,這是我們面對跨世紀歷史時期不容回避的問題。何謂規(guī)范,即在演奏藝術上通過長期總結出來的科學方法,是眾人承認的能推動二胡演奏不斷發(fā)展或向更高品位突破的法規(guī)。一個演奏家要想把音樂中最好的聲音和最豐富的內涵表達的淋漓盡致,必須要有過硬的基本功,而過硬的基本功來自高標準、嚴要求的規(guī)范化訓練。二胡演奏者想到達一定的高度,就必須完成三個到位,即二胡演奏的技巧到位、聲音到位、感情到位。

  技巧到位

  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有了出色到位的技巧,音樂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充分發(fā)揮二胡這件樂器的表現(xiàn)力,技巧到位是伴隨著大量艱苦的訓練完成的。要抓緊二十歲以前的時間,甚至更早一點,在音準、節(jié)奏、聲音振動、各種技巧、各種流派上強化訓練。為什么劃定二十歲以前,因為這個年齡段為掌握各種技巧提供了最好的環(huán)境.在這個時期要大量接觸作品,使左、右手的演奏狀態(tài)達到一定的層次。首先要嚴格從音準和節(jié)奏人手。有的人講“民族樂器演奏,音準節(jié)奏差一點可以理解?!边€有一種偏見認為“民族樂器演奏音就不可能很準?!边@些都是錯誤的。民族樂器在音準完成上比外國管弦樂器是難一些,比如二胡左手懸空、二根弦無指板依托。但這些決不應成為一種借口。事實上二胡可以演奏很多小提琴高難度作品,在音準上是完全可以達到的,關鍵看你嚴格不嚴格。我們提倡耳朵要勤,調動好積極聽覺,只要耳朵一絲不茍、左手訓練按規(guī)范的要求去作,一切都可以作的很好。要強調音階和練習曲的練習,這是訓練音準過程中一定要走的路。

  在左手技巧訓練中首先要打好的基礎是正確的持琴和穩(wěn)定的手型。左手持琴的不正確將會影響一生的演奏,而手型的正確和穩(wěn)定將為高技巧的演奏提供堅實的基礎。初級訓練時,要不斷糾正左臂夾肘和左肘抬得過高的錯誤。在左手手型穩(wěn)定上要杜絕左手腕子的過分突出和塌陷、小指的直翹和回縮、大指的上挺和夾死。在觸弦練習中要保持左手半握狀放松,反對摳指,立掌。按弦訓練時,不要四個手指一齊上,一定要在一至三指按弦到位的情況下,再進行小指的訓練。在左手訓練中,指序和指距練習、保留指練習、手指按弦張力、獨立性、彈性練習是固定手型、找準把位感覺和音準到位最好的方法和途徑。

  為了解決音域和音色變化的需要,增強表現(xiàn)力,二胡演奏必須換把,因此換把也成了左手技法中重要的一部分。換把要強調正確的方法,反對強上強下,這樣才能保證音準和到達新把位的演奏。要腕子主動、手指與之同步,練習時要先練習空弦音和同指異音換把,再進行異指異音換把。要多練習三十八度的音階、琶音。尤其要聽準換把后第一個音的正確與否。在基礎訓練時,要把換把的準備、運作、到達的連續(xù)性高協(xié)調,大跳換把要有心理準備、果斷到達、熟能生巧。

  揉弦是美化和裝飾樂音使其更好的表達樂曲思想感情和歌唱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左手技巧掌握的重要關節(jié)。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靠指尖一節(jié))一定要打開,而且一定要均勻滾動。揉弦種類很多,分慢速揉、中速揉、快速揉、輕揉、重揉、空揉、由慢漸快揉,由快漸慢揉,壓揉、滑揉、吟揉、不揉到揉、揉到不揉、不揉到揉又到不揉等多種寢現(xiàn),它的不同表現(xiàn)要用滾動的不同頻率和力度來調整,不同的揉弦,要根據不同音樂的處理恰當?shù)倪\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在左手技法中還有上滑音、下滑膏、大滑音、回滑音、墊指滑音、顫音等技法的演奏,這些在風格樂曲的運用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胡演奏要講究運弓,首先要嚴格持弓:初學要弄清楚右手大指、食指與弓桿的關系,右手中指、無名指與弓毛的關系。杜絕持弓過淺或過深的傾向。其次在弓子的運行中弄清楚大臂、右肘、小臂、手腕、持弓手指,弓毛觸弦點的互聯(lián)動作一定要協(xié)調自如。在枯燥的弓法訓練中,很多人忽視長弓(不是拉長度越長琴弓的概念)訓練,忽視長弓運行的平、穩(wěn)、實和方向的正確,不去在運弓正確的基礎上追求聲音的通、美、亮、柔、厚,在大臂和小臂的互聯(lián)動作中,在手腔和手指的屈伸動作中沒有下功夫,就會出現(xiàn)突出肘部,運弓劃弧線、手腕過僵或屈伸過于主動的毛病。二胡演奏在右手技巧上十分豐富:有長弓、短弓、快弓、自然跳弓、頓弓、小抖弓、拋弓等等,這些弓技從長度上講有長短之分、從弓速上講有快、慢、顫之分,從方向上講有拉、推,過程中有分、連之區(qū)別,從技法上講有頓、跳、拋、墊之分,不下一番功夫是不可能到位的。在練習中應從空弦平弓練習開始繼而進入換弓,換弦練習,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長弓和短弓的訓練,同時加入長短弓弓于分配的練習。有了這些基礎,后面的練習如:顫、頓、跳、拋等等弓于技法方能逐步解決。一位優(yōu)秀的演奏家是很講究運弓部位的。并在力度.傳導運用上千變萬化,運用自如。爐火純青之作,每一弓都來自勤奮的練習和嚴格的規(guī)范。

  從上面包羅萬象的左右手技巧中,只有認真領悟、苦心鉆研方可技術到位。

  聲音到位

  二胡聲音的產生是弓毛擦弦、弦的搌動帶動了琴的振動,聲音振動的關鍵部位是在弓毛與弦的擦弦點上。因此,如何調整好弓毛與弦的關系,在力度傳導上準確無誤使聲音振動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對一個技巧已基本成熟的演奏者來講仍存在再上一個臺階的問題。

  目前很多人演奏不講究聲音,或浮飄或干涸,或晦澀或綿軟,有的琴甚至根本沒振動起來。一個演奏員不講聲音振動到位,這主要是長弓和短弓訓練中不重視力度傳導或理解有偏差,不去體會弓毛與弦究竟是什么關系,不重視擦弦點的最佳位置,這些都大大降低了作為一個優(yōu)秀演奏者的含金量。

  聲音振到位同運弓及觸弦張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擦弦力、觸弦點的適當,對運弓、音色、力度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xiàn)在常說運弓通不通,所謂通即通暢,通暢即音質好,聲音振動到位,弓子明快干凈。通暢除運弓動作的自然協(xié)調外,還有一個弓速和力度傳導的動作問題。在運弓過程中,任何力度變化都應是融化在弓子運行之中的,而弓速也參與力度的變化。淳厚、飽滿、明亮、熱情的聲音來自相對快的弓速;暗淡、凄涼、平靜、柔美的聲音來自相對慢的弓速。弓速變化決定著聲音的動與靜,弓速和右手手指對弓毛的壓力又是一家中的兩個兄弟,在使琴振動到位的過程中,他們缺一不可。

  演奏中松和通的聲音是靠拖著弓子走把力消化在運行之中完成的,如果在弦已充分振動情況下,手仍要向弓毛施加壓力聲音就會晦澀混濁、死而不松,有的人認為琴要響,就要人為的加力于弓毛,這樣做,琴的振動反而不到位,聲音也無光彩、無厚度。聲音到位即聲音振動的到位、大臂力度傳導的到位、左手觸弦張力的到位、音準到位。這里面還伴隨著一系列技術問題,首先,要保持運弓的平直,因為弓毛與弦的90度角垂直振動是最理想的。

  此外肩與肘是大臂力度貫穿的基本條件。運弓中應能感悟到弓子是手的延伸,來自大臂的力度通過小臂與手,最后運行到擦弦點上,這樣聲音振動就大有起色。這里面有傳導的通順問題,也有小臂帶出大臂、大臂收回小臂最基礎的運弓方法問題。在這里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聲音都不會到位。

  聲音到位對二胡演奏藝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領悟到了,演奏上去了,不重視就會原地踏步,最終將被淘汰。

  情感到位

  音樂是感情的語言,無形貌而神韻俱在,是萬能的文學和有形的美術所不能比擬的。二胡演奏藝術的魅力終結點是在神韻兩個字上,在音樂的表現(xiàn)上傳神有韻,是對規(guī)范化的技巧和對傳統(tǒng)、現(xiàn)代作品理解升華的集中體現(xiàn)。

  演奏中,音樂表現(xiàn)的千變萬化來自演奏者感情的投入。音樂表現(xiàn)的喜怒哀樂標定一個人對作品的理解,而這種升華也包含了演奏者對幾千年中國人文、景觀的認識。演奏者感情到位、音樂表現(xiàn)方可到位、欣賞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雖未見形貌,卻進入了一個非常動人的境地。

  一位優(yōu)秀的演奏者,一定要重旋律,重旋律形神全俱,有神韻則雅,無神韻則俗。感情到位,演奏者首先要形神俱備,能打動自己方可打動他人。

  二胡演奏藝術是勤奮、靈感和悟性的結合產物,有一種提法叫“二弦在手,悟性在心”,我很贊成。很多人練完琴后感到最累的是心。這都說明心靈的參與是感情到位至關重要的一點。從口傳心授、照貓畫虎,進入到領悟階段,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而一個演奏者學習中沒有一點悟性,也不會有前進的速度。

Powered by 音樂粉 ou93z.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