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音樂與心靈之間美的橋梁
- 人氣:614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23-01-17 12:42:51
【摘要】 音樂 教學是小學 教育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的情操,培養(yǎng)兒童的心靈美起著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要把激發(fā)學生的 學習 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對低年級學生以進行節(jié)奏、音準訓練為主,并適當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節(jié)奏、律動中去感知音樂的美。
【關鍵詞】音樂教育 審美 教學 創(chuàng)新 探索
在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對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 發(fā)展 ,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正處在青少年成長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完善的音樂教育將直接 影響 著他們的智能、心理、品質以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抓好基礎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1]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審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師運用 藝術 載體――音樂作品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進行熏染、陶冶、塑造,來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修養(yǎng)。
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
“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 目前 的音樂教學大多沿用“循規(guī)蹈矩式”教學法:如先教音準、節(jié)奏,再教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這種教法把認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審美因素分割開來,忽視了“表情在音樂教育中占著中心位置,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美國著名教育家、心 理學 家穆塞爾語)的原則。要知道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充分表現(xiàn)在感染、激勵、教育、啟迪等效應上、因而教師必須善于誘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1. 塑造美的心靈
德國詩人,音樂 理論 家舒伯特在《關于音樂美的思想》一書中指出:“人的心同時也是大音樂家的共鳴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樂家永遠也創(chuàng)造不出偉大的東西?!睂θ祟愋撵`――情感美的表現(xiàn),是音樂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這個特征使音樂美成為最內在、最純凈,與人的心靈最能直接相通,最為耐人尋味的一種藝術美。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中間媒介給與展示,以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否則不易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對音樂的理解失之于膚淺。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通過教學起到一個橋梁和紐帶作用。使學生天真、單純的心靈能夠進入音樂的殿堂,也讓美的音樂更好地滋潤他們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則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角落,教師一個關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揚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語言描述……都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從而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級學生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課上,浙江杭州某老師采取了這樣的教學 方法 :1.1導入: 出示圖片,談話。
師:他是誰呢?(或許有些已經叫出來了)在他身上又發(fā)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嗎?請你靜靜地聽,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訴大家。
1.2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
聽音樂(請學生說說你了解的)
(1)、他是誰?
(2)、從音樂中你感受到什么?(談音樂情緒)
師小結:是啊,我們二小是個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戰(zhàn)士,今天老師要帶著同學們學習二小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偉大犧牲精神,音樂的贊頌之美可以打動學生的心。)
1.3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學習歌譜
教師彈旋律唱譜,學生跟唱;學生隨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譜;
要求:學生學譜過程中突出二四拍節(jié)奏的強弱 規(guī)律 。
1.3.2學習歌詞
第一段歌詞:你仿佛看見了什么?你還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見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閑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卻不見了。我還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為貪玩,把牛丟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請同學們用歌聲來表示。(唱第一段歌詞)
王二小到哪兒去了呢? (唱第二段歌詞后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