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粉 > 音樂教程    > 聲樂教程 > 合唱指揮應具備的條件和修養(yǎng)

合唱指揮應具備的條件和修養(yǎng)

  • 人氣:778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11:14:42
●合唱指揮的工作任務,決定了合唱指揮應具備什么樣的基本條件和修養(yǎng)。 ●合唱指揮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和修養(yǎng),決定了指揮工作的質量、效率和最終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 合唱指揮的活動,從案頭工作,到排練工作,直至演出,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系統(tǒng)、復雜的工作過程中,指揮既是組織者,又是領導者,既要排練,又要演出,因此說:“指揮既是導演,又是主要演員”。 為了能夠適應以上工作,合唱指揮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修養(yǎng):即“藝術修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 一、合唱指揮的藝術修養(yǎng) 合唱指揮的藝術修養(yǎng)主要包括專業(yè)理論知識修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修養(yǎng)兩部分。 1、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全面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是指揮有效開展工作并使其有可能使自己所率領的隊伍能夠不斷進步、以達到一定藝術境界的基石。任何指揮都不能只把注意力停留在指揮技術的層面上,重視專業(yè)理論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是每一個學習指揮的人都應關注的事情。專業(yè)理論知識包括較全面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中外音樂史學、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美學等。 2、專業(yè)技術修養(yǎng):排練和演出時的指揮活動,主要是通過指揮的手勢—也就是指揮的技術傳達其內心的音樂和思考的,尤其是指揮在面對復雜織體和塑造特殊音響時,強勁而完備的指揮技術修養(yǎng)將會使指揮獲得充分的洞察和駕馭能力,以使自己所指揮的隊伍煥發(fā)出一種較高的藝術境界。指揮的專業(yè)技術修養(yǎng)主要包括合唱指揮基本技術、熟練的讀譜能力、敏銳的多聲部音樂聽覺和聲樂、鋼琴、器樂演唱演奏技能等。這是指揮開展工作必備的專業(yè)基礎。沒有這些基礎,作為真正意義的指揮的許多基本工作將無法順利開展。 二、合唱指揮的文學修養(yǎng) 要求合唱指揮具備較好的文學修養(yǎng)源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品理解的需要。合唱作品一般是由歌詞和樂譜組成的。指揮和演唱都需要對作品的歌詞內容和含義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解讀,力爭準確、完整的表達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二是語言的組織與表達的需要。指揮的排練工作是一個與演唱演奏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指揮需要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詳盡地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音樂的處理、新的創(chuàng)造、指揮意圖、演唱要求等傳達給演唱、演奏者,這一工作需要合唱指揮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而準確的文學語匯和由此而獲得強化的感召力來實現。 當合唱指揮具備了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具有了對歌詞及音樂的迅速、深入、全面、準確的理解之能力,具有了豐富的文學語匯,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較好掌握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藝術性和分寸感等,就能有效提升合唱指揮與演唱演奏者的溝通效果和工作效率。具備這些知識和能力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在合唱指揮工作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即案頭工作和排練工作階段)最為明顯,因此,尤為重要。 三、合唱指揮的人格修養(yǎng) 人格修養(yǎng)是合唱指揮修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指揮的成功之路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事合唱指揮工作的人,對合唱藝術應有一種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應以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努力探究并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情趣、音響的整體構思和奇妙之處。 合唱指揮應有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作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用自己的行動團結、影響和帶動自己所指揮的隊員共同為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 合唱指揮要有與自己所指揮的樂團和歌手主動建立起一種熱情、友好、平等、真誠、相互尊重的同志式、朋友式親密關系的意識和愿望。謙虛、謹慎而又嚴格、自信的開展工作。指揮不能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的隊員。應把隊員看作是與自己一同創(chuàng)造藝術的同事、伙伴、戰(zhàn)友和朋友。與隊員建立和長久保持一種良好、融洽的合作關系,這些良好的品質,有利于與樂團的每一位成員建立起一種默契、理解、信任和支持。它是群體性、多聲部音樂活動實現協(xié)調、統(tǒng)一,達到較高藝術境界的重要保證。

Powered by 音樂粉 ou93z.cn 備案號:京ICP備2024095045號-19

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和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